<noframes id="5rvtt"><ruby id="5rvtt"></ruby>
    <p id="5rvtt"></p>
    日本VS亚洲VS韩国一区三区,日本WV一本一道久久香蕉,日本WWW一道久久久免费
    我校喜獲首批江蘇省綠色學校(高校)稱號
    • 時間:2022-09-20
    • 點擊:1465
    • 來源:后勤保障處(綠色校園管理辦公室)


    近日,江蘇省綠色學校(高校)評審結果揭曉,我校首批成功入選,成為全省65所高校之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校園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提升生態文明素養,今年省教育廳于2月,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聯合啟動了江蘇省綠色學校(高校)申報認定工作。

    根據評定要求,我校后勤保障處(綠色校園管理辦公室)對照《江蘇省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和《江蘇省綠色學校(高校)創建指標》積極準備,開展自評,形成綠色學校創建自評報告,積極推進相關申報工作。

     

     

     

    近年來,學校在綠色校園建設與發展中,效果顯著、成果豐碩,先后榮獲“2015年江蘇省綠色建筑創新獎一等獎”、“江蘇省十二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先進集體”、“2015-2016年度江蘇省高校節能先進單位”、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2017年度全國教育節能示范單位獎”、“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項目(綠色校園示范工程)”、“2019-2020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2020年全國綠色建筑創新一等獎等多項稱號和榮譽。

    (一)高質量編制實施規劃

    十二五”新校區建設階段,學校以《新校區總體規劃》為指導,提出了將學校新校區建設成為“自然田園、綠色校園、成長家園、建設學園”的現代化新校園,另外新校區從交通、能源、監管體系、水資源利用、生態景觀、物理環境、垃圾資源利用七個方面分別制定了專項規劃,形成了具體江南水鄉特色的綠色校園生態規劃體系。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學校制訂了《“十三五”綠色校園建設專項規劃》、《“十四五”后勤保障暨綠色校園建設規劃》,從綠色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校園管理機制和制度建設、生態文明教育開展及綠色文化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間綠色校園建設的目標、任務、路徑和方法,從而保證校園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按照綠色校園建設方案高效運行。

    (二)高標準建設綠色校園

    1.實現了校園主要功能建筑綠色認證全蓋。學校主要功能建筑分別于 2012年至2014年間全部通過了國家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認證,2019 年,學校所有主要功能建筑全部通過了國家綠色建筑運行標識認證,其中取得三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認證 2 幢計 2.3 萬㎡;其余建筑均取得二星級綠色建筑運行標識認證22.32 萬㎡。率先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校園評價標準》的相關要求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國內高校校園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2.建成了復合型校園綠色能源體系。學校綜合使用了太陽能、污水源熱泵、土壤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校區內建有地源熱泵小型區域能源站系統,實現了對總面積達 15.39 萬㎡教學、辦公、科研、生活、體育等各類建筑的區域采暖供冷。校區內建有建筑光電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2208.444kWp,是省內高校利用屋面建設太陽能光伏系統裝機容量最大的項目,年發電量約 240 萬千瓦時,約占校區目前總用電量 30%。學校學生洗浴中心采用雙熱源熱泵(空氣源、水源)熱能循環利用裝置,其年均能效比達4.3以上。學校在食堂樓頂設計了太陽能熱水系統,滿足學校教師公寓和職工公寓生活熱水需求。校園還采用了太陽能路燈、地燈。

    3.實施了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學校建設了中水、雨水管網,完成江蘇省海綿城市校園示范項目建設。在建設過程中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校區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0%。景觀湖水采用雨水收集生態處理,營造了水清、魚游、景美、岸綠的自然風貌,水體指標達到了國家地表3類水標準。收集雨水凈化后用于綠化澆灌,校區中水全部回用,用于沖廁,學校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 30%以上。

    4.搭建了可視化建筑信息能耗監控綜合管理平臺。該平臺基于BIM+GIS技術,具有校園三維瀏覽、 建筑信息管理 、校園能耗監測管理 、氣象監測、室外空氣質量監測、建筑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等功能,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對整個校區進行綠色、智能遠程監控和管理。

    (三)全方位開展綠色教育

    1.構建了綠色教育課程體系。2015年學校出臺了《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熬G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綠色+”人才培養理念指導下,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浸染綠色發展理念,嵌入綠色建筑相關技術標準,形成了縱向貫穿、橫向融合的綠色課程體系。

    2.建設了校園綠色大課堂。學校在建設綠色校園過程中,一方面努力打造“精品工程”,讓每一幢建筑、每一個節點都成為施工范例;另一方面努力打造“教學工程”,促進綠色校園課程資源融合,將技術節點充分展示,打造生產性實踐教學課程,將新校區本身打造成為校園大課堂。

    3.開拓了科普實踐功能。學校充分利用綠色校園資源,建成了 2 公里綠色技術展示長廊,構建了“星語星愿”綠色建筑體驗模塊、“低碳踐行”綠色能源系統展示模塊、“綠色穿行”慢行系統體驗模塊、“綠色之光”綠建技術節點展示模塊,組織教師制作了19門綠色技術微課,制成二維碼張貼在現場,提升廣大師生和校外訪客校園參觀的感性認識。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推進綠色校園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學校成立了綠色聯盟社團,每年結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無車日”、“中國節能宣傳周”等開展一系列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在師生中宣傳綠色生活理念。從2018年開始,已舉辦兩屆“大學生廢舊物品循環利用創意大賽(兩年一次)”,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成功舉辦了二屆“綠色校園論壇”活動,與住建廳聯合主辦了綠色低碳學術月活動。

    4.推進了綠色技術研究。充分發揮綠色校園科研平臺的作用,積極開展綠色校園建設諸方面經驗總結研究,綠色教育、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分析、地源熱泵技術應用、太陽能光伏、海綿校園、建筑能效提升、綠色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了16個課題研究,發表相關論文47篇,校區項目獲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校園示范工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效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

    今后我校定會再接再厲,繼續認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深入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綠色環保校園建設、綠色校園文化培育和綠色創新研究,不斷提升綠色校園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圖/文 郭鈺津)

    日本VS亚洲VS韩国一区三区,日本WV一本一道久久香蕉,日本WWW一道久久久免费